刚刚闭幕的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一场新的盛宴即将开始。虽然,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也正因为如此,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医疗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
“健康中国”战略规划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不仅包括医疗服务、传统医药、医疗器械、健康保险、养老产业等,也包括为医院服务的产业,如医疗信息化产业,第三方实验室等。
总之,就是要推进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高度出发的“健康中国”战略,就必须贯彻中央精神和国务院部署,继续做好深化医改的相关工作。今后,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政府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全国医疗卫生水平均衡发展以及处理好深化医改和推进公共服务关系等层面,老百姓都有着新的期许与要求。
【医疗服务】
有专家表示,打造“健康中国”,首先要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开展行动计划,包括:母婴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贫困地区人群健康行动计划、职业健康行动计划。针对重大疾病的行动计划包括重点传染病控制行动计划、重点慢性病防控行动计划、伤害监测和干预行动计划。以及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老年护理相关的健康服务业。
养老服务: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和建立健全老年健康体系将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统计表明,过去2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递增速度(3.3%)明显世界平均水平(2.5%)。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5岁以下和50岁以上易受疾病危害的人群总数将接近6亿人。如何为这些人群服务,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精准医疗: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医疗将为每一个病人定制治疗方案,它也将改变国家的医疗投入的格局。在数据流的分析指引下,人们对于健康的认知更加清晰和系统,也将促进人们的健康需求由传统、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
据悉,我国将在“十三五”期间启动一项“精准医疗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将选择性地在全国各个具备条件和优势的区域中的医院和社区内建设示范中心。今年2月,国家层面要求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计划将在2015下半年或明年启动,2030年以前投入大约600亿元。
【传统医药及医疗器械】
会议提出:理顺药品价格,实现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未来要重点扶持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疗仪器等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可以预见先进医疗器械国产化步伐继续迈进。
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大健康概念涉及的制药(尤其是生物医药)、医疗仪器、医疗服务、健康食品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健康有关的产业都有着长足发展。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医药行业与先进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还较低,构建中国医药的国际营销网络还有很大改进、提升的空间。
【健康保险】
会议提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有专业人士认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健康中国’具有非常大的参与空间,保险公司应该在养老、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护理以及资金运用等多方面布局。” 保险公司参与“健康中国”,不应该是各个产业间孤立地参与,而应该是实现纵横交叉式发展,形成大健康产业链,整体上可以概括为“保险+医养”。
【互联网+医疗】
会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将互联网+医疗也成为新兴快速的增长点,虽然互联网+医疗,在制度及管理层面也有许多瓶颈亟待突破,但在我们看到线挂号、在线诊疗、医患社交、医药电商等,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接入,医患体验逐渐提高。信息技术中间砥柱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当然最后还有大家关心的“二胎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